三、电路基础——光耦
1 光耦原理
光耦电路,全称为光电耦合器电路(Optical Coupler Circuit),是一种在电子系统中广泛应用的电子元件。它利用光学原理实现电信号的隔离与传输,具有电气隔离、信号传输和噪声抑制等多种功能。
光耦电路主要由发光器件(如发光二极管LED)和受光器件(如光电二极管、光电晶体管等)两部分组成。两部分之间通过透明的绝缘材料(如光导纤维、空气等)进行光学耦合,实现电信号的隔离传输。光耦电路的工作原理可以概括为“电—光—电”的转换过程。
-
输入侧:当电流流经LED时(通常5-20mA),激发砷化镓材料发射920nm波长的红外光
-
传输媒介:红外光穿透透明绝缘层(厚度0.1-0.5mm),该层由聚酰亚胺或二氧化硅构成,绝缘强度高达10-50kV/mm
-
输出侧:光敏器件接收光子能量产生电子-空穴对,形成输出电流(Ic),实现电信号再生
1.1 核心组件特性
绝大多数常见光耦是集电极(Open Collector)输出,尤其是采用光敏三极管或光敏达林顿管作为输出的型号:PC817,6N317
-
集电极开路输出:指光耦内部输出晶体管的集电极悬空,用户需要外部连接上拉电阻到高电平,才能输出高电平
-
常用普通光耦:PC817
-
常用高速光耦:6N137
1.2 光耦的重要参数
参数名 | 含义 | 典型值范围或说明 |
---|---|---|
CTR(Current Transfer Ratio)电流传输比 | 输出电流与输入电流的比值(Ic/If) | 一般为 50%~600%,不同型号不同 |
If(正向电流) | 输入端LED的正向工作电流 | 典型为10~20mA,最大可达50mA |
Vf(正向电压) | LED正向导通时的电压降 | 一般为 1.1~1.4V |
Vce(max) | 光敏三极管集电极最大电压 | 通常为 30~80V |
Icc(输出电流) | 光敏三极管输出端电流 | 一般几mA到几十mA |
Ton/Toff(响应时间) | 开关响应速度 | 典型值为几微秒到几十微秒 |
2 高速光耦6N137
2.1 工作原理
信号从脚2和脚3输入,发光二极管发光,经片内光通道传到光敏二极管,反向偏置的光敏管光照后导通,经电流–电压转换后送到与门的一个输入端,与门的另一个输入为使能端,当使能端为高时与门输出高电平,经输出三极管反向后光电隔离器输出低电平。
7脚可以默认不接,因为默认会内部上拉。
2.2 电气参数
2.2.1 输入侧
参数名 | 说明 | 数值 |
---|---|---|
IF(正向电流) | LED 正常工作所需的输入电流 | 5 mA ~ 10 mA 典型;最大可达 20 mA |
IF(ON) | 保证输出有效导通所需最小 LED 电流 | 5 mA 典型值 |
IF(max) | LED 最大允许电流(绝对最大值) | 25 mA |
VF(正向压降) | 典型 1.3V @10 mA(最大 1.7V) |
2.2.2 输出侧
参数名 | 说明 | 数值 |
---|---|---|
IC(输出电流) | 集电极最大连续电流 | 50 mA(最大值) |
VOL(低电平输出电压) | IC = 2 mA 时,典型值 < 0.1V | |
VCE(max) | 集电极-发射极最大耐压 | 7 V(绝对最大值) |
VOH(高电平) | 依赖于外部上拉电阻和上拉电压 |
2.3 参考电路
-
6N137是集电极开路输出,所以需要外接350R上拉电阻。
-
7引脚
可以悬空,内部默认上拉。
3 LTV-247
3.1 输入端参数
参数 | 符号 | 典型值/范围 | 条件 |
---|---|---|---|
正向电压 | VF | 1.2 V(典型) | IF = 10 mA |
正向电流 | IF | 5~20 mA(建议) | - |
允许最大正向电流 | IF(max) | 50 mA | 连续工作 |
反向电压 | VR | 6 V | - |
3.2 输出端参数
参数 | 符号 | 典型值/范围 | 条件 |
---|---|---|---|
集电极-发射极电压 | VCEO | 80 V(最大) | - |
集电极电流 | IC | 50 mA(最大) | - |
集电极饱和电压 | VCE(sat) | 0.4 V(最大) | IF = 5 mA, IC = 8 mA |
隔离耐压 | Viso | 3750 Vrms(最小) | AC, 1 min |